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27-69847036

案例分析看苗木行业应该如何去库存?来源:时创绿化时间:2016-11-20 作者:admin    阅读量:

    动动大拇指,引导关注。

    市场需求越来越小,种植面积越来越大,生产成本越来越高,总体库存越来越多,销售价格越来越低……这就是近几年来苗木业面临的现实。苗木市场的持续寒潮已经冻得不少人纷纷转行,然而不久前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又给苗木行业带来了一丝新的希望——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。
    尽管政策是向好的,可库存过大的难题却近在眼前。从供给端看,产能严重过剩。
    据国家林业部门信息,目前全国苗木存圃量约600亿株,但年使用量包括造林苗只有250亿至300亿株,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。
    从产品分析,一些传统品种由于高度同质化,存量巨大,如桂花品种,仅仅金华和桂林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万多亩,存量过亿株,远超需求与销售能力,降价也消化困难。北方产区的圆腊二号白蜡、北美海棠小苗存量分别超过10亿株。南方的棕榈科品种、木棉、蓝花楹等存圃量都很大,出现了价格大跌和滞销,成为苗木生产者的棘手问题。
    从需求端看,市场需求乏力。
    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土地政策收缩影响,园林苗木两大主要市场——市政和房地产近两年都不景气,园林工程施工量大减20-30%,有的地区缩减了一半以上。几大苗木主产区均出现了苗木滞销的状况。以往畅销的多个树种销量都急剧减少,价格也是一路下跌,甚至有跌破成本价的。
    从资金上看,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。
    苗木经营者的资金来源大多为间接融资,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已成常态化,一方面市场需求低迷、销售减少、价格下降,一方面成本不断上升,在双重挤压下,许多苗木生产者尤其是规模化苗圃经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,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。
    从生产经营看,生产成本高企,苗圃经营艰难。
    苗木产业土地成本、人工成本、物料成本、机械与物流成本不断攀升,有的苗圃销售收入不足以支撑运营开支,维持苗圃再生产非常困难。
    从人才技术看,苗圃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。
    企业要招一个合格的苗圃经理或专业技术负责人非常困难,通常是由老板放心的外行人员管理几千上万亩苗圃,没有专业基础知识和管理能力,生产管理粗放,资源浪费大、产销率低、效率效益大打折扣,并且蕴藏着极大的经营风险。
    如今,我国苗木产业总发展趋势为:市场需求稳中有降,客户要求不断提高,流行品种快速增加,栽培技术升级转型,产品规格需求趋小,行业整合迫在眉睫。而去库存正是调整苗木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,是保证苗木行业稳健前行的重要环节。那么,苗木行业应该如何去库存?不妨看看以下的案例再作思考。
     一村一树,错位协同发展。
    许多花卉苗木市场产品竞争力不强,存在库存多销售难、企业融资不易等现状,遂提出由龙头企业培育生产一个主导产品,形成一县一品或一片一品的格局。
    这么做首先避免了因地区跟风生产而出现的内部恶性竞争,如不顾品质拼价格等问题,最终拖垮整个地区的苗木产业;其次是协同发展,实现快速无障碍调配全市苗木资源,确保全市花卉苗木市场有序良性发展。
     一抑一扬,新品老树更换。
    受市场行情影响,近两年郯城县银杏大苗价格下跌,当地政府趁机引导村民培育银杏大苗更新替代有飘絮污染的杨树。目前,部分村庄绿化全部用上了银杏大苗。郯城县原本就有“银杏之乡”之称,现在银杏种植深入村庄,一方面处理了杨树飘絮问题,另一方面解决了苗木库存问题,同时还完成了当地特色景观的建设。
    一人一品,跟随市场调整。
    这里的“人”泛指甲方,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,就生产什么样的苗木。如果销售对象是工程方,可将存下来的苗利用上来做嫁接苗;如果销售对象是自由市场,就定制生产市场流行产品。既可以避免苗木资源浪费,又能够在品种相同的情况下利于提高销售额。
    当然,条条大路通罗马,广大从业者自然也可以另辟蹊径,走出一条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来。
在线咨询
在线咨询 ×关闭
在线咨询
我是客服
武汉网站建设